328 乾隆:江西的乡试中额可增,团练绝不可开_大清话事人
辣文小说 > 大清话事人 > 328 乾隆:江西的乡试中额可增,团练绝不可开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328 乾隆:江西的乡试中额可增,团练绝不可开

  第329章乾隆:江西的乡试中额可增,团练绝不可开

  紫禁城,太和殿。

  威严肃穆的气氛中,乾隆身穿龙袍,昂首阔步的走上龙椅,端坐俯视底下的臣子们。

  和仅仅是余光一瞥,

  就意识到了圣心喜悦,必定是有什么好事。

  南方大捷吗?军机处和兵部为何提前不知?

  他一头雾水,

  只能硬着头皮出列:

  “启奏皇上,撒克逊使团、尼德兰使团、安道尔使团皆已到京数日,不知皇上准备安排何日接见?”

  乾隆威严的点点头:

  “海外蛮夷皆知我大清强盛,不远万里来朝贡,有这份孝心是好的。但是,他们也需知道分寸。我天朝法度森严,单口通商乃是万世不移之策。”

  “奴才明白。”

  乾隆的这番话,就是告诉所有人对待一切蛮夷使团的态度。

  “嗯。朕也这么觉得。兵部派人去瞧瞧吧。”

  “臣听说那撒克逊商人,想把睡帽和刀叉卖给咱大清的老百姓。”

  和立即接过话头:

  “想必这一两日兵部就会收到了。王望的密折里也说了,他这一次大捷有不少的运气成分,吴军第6军团是新组建,战场幼稚。又误入山区,进入了官兵预设的伏击圈。纵然如此,浙南官兵也死伤超过3000。还阵亡了1名知府,2个知县,绿营副将以下军官阵亡6人。惨烈啊~”

  殿内瞬间安静。

  “诸位臣工可知,这睡帽和刀叉是何物?”

  殿外站岗的御前侍卫都诧异的用眼神交换,征询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。

  还有一部分人对此无感,与我无关,高高挂起。

  ……

  总管太监秦驷立马以轻佻的语气解释道:

  “睡帽,是人睡觉的时候戴的棉布帽子。刀叉,是吃饭的铁家伙,夷人不会用筷子,吃个饭又动刀又动叉的。”

  就连和也开始犯嘀咕了,这老小子不会是真的瞎猫碰上死耗子打赢了吧。

  乾隆这主子可不好骗,凡是忽悠他的臣子都死的很惨,比如金川张广泗、讷亲,比如云南杨应据。

  太和殿一片哄笑。

  但没必要质疑,没必要戳穿。

  充满了快活的笑声,从各个方面狠狠的取笑了撒克逊人的野蛮愚昧。

  “臣尚未收到正式军报。”

  你来朝贡,咱大清可很开心。十倍赏赐是没问题的。

  “奴才建议应王望之请,派钦差赴浙查验。若属实,则应大力褒奖。”

  乾隆心情大好,突然说道:

  “朕昨日傍晚,接到了浙江巡抚王望的密折。浙南大捷,全歼伪吴第6军团,斩首军团匪首苏十七,以及新兵5000余人!”

  “皇上英明。”

  “~衢州义民王小二,心怀朝廷,假意逢迎将吴匪诱入山谷。臣亲自点炮,炮声一响,巨石纷纷滚落,吴匪死伤惨重。从午时厮杀到太阳落山,山谷宛如修罗地狱,抚标官兵高呼杀贼,死战不退。严州府吴军第3军团胆寒,后撤百里避臣锋芒。臣请朝廷派员赴浙查验战场尸首,以辩真伪。并随折附上立功将士143人名单。”

  乾隆轻蔑笑了:

  乾隆略带喜悦的声音再次响起:

  “诸位爱卿怎么看?”

  说着,总管太监秦驷就从袖子里掏出密折,开始大声念:

  居然敢要求朝廷派钦差下去查验军功?

  难怪皇上信心十足,没有往日的多疑。

  你想通商,咱大清很不开心!

  ……

  和欲言又止,忍住了。

  几秒之后,是山呼万岁。

  宫里最新鲜的消息,除了吹牛获得精神满足之外,还可以获得物质实惠。

  于敏中出列,笑道:

  乾隆笑道:

  ……

  大臣们连忙摇头,即使知道也要装作不知道。

  太和殿内没有傻子。

  待会下了差,出去喝酒可以吹一波。

  于敏中老神在在,不知道在想什么。

  京城有很多人愿意花钱打探一手消息。这种行为没有谍探细作嫌疑,因为封疆大吏、晋商都会派人驻京,专事结交人脉,打听消息。

  太和殿鸦雀无声。

  很多人对此大捷保持怀疑态度,原因很简单,王望是个什么货色,大家伙心里还是有数的。

  兵部尚书出列:

  顺着这件事,乾隆很自然的询问道:

  “各地调兵进展如何?”

  兵部尚书早有准备,立马流利的禀报:

  “云南广西绿营2万,土司蛮兵5000,已抵达湖南彬州。贵州绿营2万,已抵达湖南常德府。厄鲁特蒙古马队5000,喀尔喀蒙古马队3000,应于半个月后抵达湖北襄阳府。吉林八旗黑龙江八旗盛京八旗共计15000人,已行至直隶保定府。”

  “另扬州府仪征县江北大营聚兵6万,淮安府有淮西新军5万,骁骑营汉军马队5000。”

  ……

  乾隆听的频频点头,又追问道:

  “索伦兵呢?”

  “索伦兵2000和关外驻防八旗一起行军,已至保定府。索伦首领请求朝廷先拨给弓箭盔甲,他们暂时拿不出银子购买。”

  “朕非不通情理之人,先赊着吧。待凯旋后从军功赏银里抵扣。兵部严令各部,抵达预定地点后绝不可轻易言战,当修筑深壕坚垒,无令出战者,虽胜亦罪。此次必倾全国之兵,如泰山崩顶之势扫平江南。”

  “皇上圣明。”

  和兼着户部尚书,此时不得不出列:

  “皇上,奴才请明确各部大军的粮饷支应范畴。”

  这话一出,

  太和殿内骚动起来,要钱,这可是大事。

  乾隆的说辞模棱两可:

  “户部支3成,其余的各省协饷,再让士绅商贾们积极捐输,监生和候补缺可以放出部分。千难万难,军饷不可拖欠,否则国法不容。”

  ……

  一名御史突然出列,语出惊人:

  “臣斗胆,请准江西福建各地士绅筹建团练,以乡民守乡土,协助官兵进剿。”

  乾隆冷冷的看了他一眼:

  “胡言乱语,狂悖无状,京城容不下你,到贵州改土归流地区去做个知县吧。”

  此人面如土色,跪地谢恩。

  他望了一眼于敏中,只见那道背影岿然不动。心中默叹了一口气,黯然退出了太和殿,退出了紫禁城。

  此生,已经注定了。

  而老迈的于敏中,慢悠悠出列提了一个颇为意外的建议:

  “臣请增加江西乡试中额。”

  所有人的反应都很大,有诧异,有佩服,有焕然大悟,有若有所思。就连乾隆,也眼神复杂的瞅着这个老家伙。

  ……

  每个省乡试能够考中多少个举人,朝廷是有明确规定的。这个名额就称作“乡试中额”。

  就拿江西举例,乡试中额是94名。和浙江、福建的中额大致接近。

  超过江苏69个名额不少,更是云南贵州的双倍还不止。

  此时的江西,确属于科举大省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lawen.cc。辣文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lawen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